![]()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肉牛腐蹄病也叫做趾间坏死杆菌病、趾(指)间蜂窝织炎,是指蹄部趾间皮肤以及深部组织发生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病牛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患部皮肤裂开、化脓、坏死,往往伴有球节、系部、蹄冠发生炎症,出现程度不同的跛行。该病一年四季都能够发生,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主要是成年牛发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腐蹄病的病因分析 肉牛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微生物感染,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坏死杆菌,此外链球菌、葡萄球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以及产黑素梭菌等也能够引起。形成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侵入的环境,如牛舍潮湿阴暗、运动场过于泥泞、卫生条件恶劣、没有及时清除粪便,牛床及牛舍粪尿沟积有过多的粪尿;运动场地面高低不平,存在碎玻璃、炉渣、石子等;蹄部长时间浸润在粪尿、污泥中或者角质过度软化等,都容易导致蹄部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营养因素,主要是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当,导致钙、磷吸收受到影响,容易引起肢蹄病。另外,日粮中含有较少的锌,导致蹄角化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发生腐蹄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引起肢蹄病。
2、临床症状
急性腐蹄病。大部分病牛是后肢容易发病,前肢相对较少发生,且是左肢相比于右肢更容易发生,但基本不会四肢同时出现发病。病牛主要症状是经常抬起病肢,出现轻微跛行,且走动时病肢明显疼痛,往往卧地不起,拒绝站立和行走。早期对病肢进行检查,发现蹄趾间皮肤明显红肿,并痛疼感明显,蹄冠发生肿胀,呈红色,触感温热,且敏感性增强。病牛站立姿势有所改变,出现外展或者内收,严重时甚至无法着地负重。此时大部分病牛的蹄底开始形成有小洞,填满污黑色的坏死组织,有时会有液体流出,散发难闻的腐败气味,部分甚至已经形成瘘管,里面填满砂子和牛粪,往往使其喜欢在沙地或者草地行走,拒绝在水泥地上走动,且走动速度非常缓慢。哺乳母牛患病后还会导致泌乳量呈直线降低,公牛性欲明显减弱,且射精量、精液密度、原精活力及其冻后活力都显著降低,严重影响冷冻精液生产。
慢性腐蹄病。主要是由于病牛在急性发病期没有及时康复,导致症状再次加重,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肢体负重能力下降,走动时会出现明显的“三脚跳”,病蹄明显腐烂并有鲜血流出。另外,还伴有轻度的腹泻。病肢明显粗大,皮肤过度紧张,结缔组织出现增生并变硬。检查蹄底发现其发生腐烂、化脓,并有瘘管形成,散发难闻的腐臭为。严重时甚至失去生产能力,最终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
3、治疗方法
硫酸铜液浸蹄。如果牛群中大量出现发病,可在牛舍门口设置水泥消毒池,长度为3m、宽度为2m、深度为20 cm,并在池内添加适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用于浸泡牛蹄,每天1次,每次持续30 min次,直到完全康复。
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可在池内添加10%~30%的硫酸铜溶液,每次在放牧前后让牛蹄置于药液中进行消毒,能够有效的防治该病。如果病牛蹄部刺人异物,则必须先将异物取出。如果皮肤发生化脓坏死时,清除异物后要在患部使用3%来苏儿水或者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接着填塞适量的硫酸铜粉或者高锰酸钾粉即可,症状较轻时用药一次就能够痊愈。
另外,也可在病牛患部清创后倒入适量研碎的血竭,接着再使用烧红的烙铁使血竭熔化,使其与角质相结合,如果创腔较深则需要采取分层烙熔,最后包扎绷带用于防潮、防腐。之后每间隔4~5天进行1次检查,如果血竭没有脱落则不需要进行处理,反之则要再补1次。
石炭酸治疗。如果病牛蹄壁发生严重腐烂、蹄肿穿孑L、移步困难,适宜采取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防腐。病牛患部小孔可适当进行扩创,接着对患部及其周围皮肤使用15%石炭酸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止痒,并使其麻木;
最后在患部及其周围反复涂布石炭酸,促使溃疡部烧伤,且孔洞中含有足够的药液,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链霉素、青霉素进行消炎。第1天使用2次,之后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4天。一般来说,病牛第1天用药后,症状和跛行会有所加重,但在第2天开始症状就会减轻,逐渐恢复行走,且恶臭味以及黏性物质也逐渐消失。
新激生肽快速长肉旺-----肉牛育肥专用 :
采食旺 、粪便细、 毛色亮 、上膘快、 效益高、降低料肉比 。
原料成分
激生肽二代、复合酶制剂、活菌制剂、植物酸化剂;神 曲、麦芽、山楂等提取物;微量元素添加剂等。
作用用途:
开胃、增食、助消化;补养、激活、促生长。有效改善 采食少、消化不良、上膘缓慢、效益低下等状况。
地 址:郑州黄河大桥北2000米路东桥北开发区
电 话:0371-60968118
Q Q: 402767034
手 机:158-3820-120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