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为什么要加快这项发展?农业部是这么说的:
1.消化玉米库存、调优农业结构
2.承接水网地区生猪产能转移、保障畜产品供给
3.构建新型种养关系、推动绿色发展
4.促进农民增收、繁荣东北经济
东北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是解决自己的玉米出路,也要承接南方水网地区的养猪,但最终还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东北的农业经济更加火起来。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比“十二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
肉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奶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到2025年,东北畜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国家肉蛋奶供给保障基地、种养结合高效发展示范基地和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重点来了!
由于东北粮多、秸秆多、牧草资源丰富,所以以生猪、奶牛、肉牛为重点,兼顾肉羊、蛋鸡、肉鸡、绒山羊等区域性特色优势畜种。
同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牧草加工、秸秆调制等产业。
1.生猪
属于潜力增长区,品种以杜洛克、长白、大白为主开展三元杂交,兼顾松辽黑猪等培育品种和东北民猪等地方品种保护开发。
发挥饲草料、土地等资源优势,引进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养殖基地。整合优化屠宰加工产业,加强冷链物流和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2.奶牛
属于传统优势区,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兼顾乳肉兼用牛发展。
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及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普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提升乳品加工销售能力,建立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3.肉牛
属于提升发展区,品种以延边牛、草原红牛等地方品种和科尔沁牛、辽育白牛、延黄牛等培育品种为主。
加快地方品种改良和培育品种推广,在牧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围栏育肥,农区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模式,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肉牛集中屠宰和冷链配送能力建设,推进全产业链开发。
1.养殖规模化
农业部鼓励全国有实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到东北建场,通过产加销一体化、“企业+家庭牧场”等方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支持规模养殖场探索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种养结合循环互补
农业部支持规模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协议合作等方式,建立稳定种养结合关系。
大力实施“粮改饲”和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东北地区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以畜定需、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粮改饲”种植面积和主推品种,加大实用青贮技术和秸秆饲料化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积极推广“集中规模饲养+适度规模牧场+合理饲料用地”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3.严格环保和防疫措施
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要依法进行环评,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用地。
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支持、动员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完善粪污收集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装备,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和专业无害化处理场。
4.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打好绿色牌、有机牌,引领实现产品绿色化,打造东北地区的独特竞争优势。
5.提升畜产品加工流通
农业部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增值空间大的低温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等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项目,避免同质化,提升附加值。
建立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
1.资金
(1)推动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粮改饲、粮豆轮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扶持资金与发展畜牧养殖有机结合的机制。
(2)加大对东北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种业发展等的支持力度。
(3)利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4)加快推广畜牧养殖和价格保险,保障持续稳定经营。
(5)支持东北无疫区建设,加大动物防疫和检疫专项资金投入。
(6)积极探索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向东北地区聚集,着力做强畜禽牧草种业、优质饲草料供应、产品加工流通关联产业。
2.用地
推动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基本农田配套建设养殖场试点,拓展畜禽养殖发展空间。
3.技术
适当增加东北地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试验站数量,建立对口联系和帮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