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饲养管理
  • 羊饲养管理
  • 羊驱虫问题集绵,一定要收藏!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1-08  发布者:  共阅4349次
    常规驱虫:

     

    寄生虫在羊生产中危害很大,但很多朋友对驱虫却有些误区和盲目,其实原因很简单——很多人不注重学习,只是和一些老羊倌或卖兽药的打听些驱虫方法,但是很多卖兽药的,他可能会告诉你伊维菌素能治所有寄生虫,用这一种驱虫药就行,因为伊维菌素相对较贵,利润较高,但事实是伊维菌素对绦虫和吸虫是无驱虫效果的。

     

    在实际生产中对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主要有各种体外寄生虫,线虫,绦虫,吸虫。市面上能买到的常用药物主要有伊维菌素,丙硫咪唑,吡喹酮,氯氰碘柳胺钠等。

     

    在无重大寄生虫病害时常规驱虫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 伊维菌素:主要用于杀灭线虫和体外寄生虫,但使用时注意大羊不要超过说明用量的3倍,小羊不能超过2倍,否则一旦中毒没有特效解药,容易造成损失。如果体外寄生虫(如螨虫)严重,可以用伊维菌素配成溶液喷涂患处,最少7天一次,直到治愈。

     

    二 阿苯达唑:主要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

     

    三 吡喹酮:主要杀灭绦虫和吸虫,可与阿苯达唑交替使用。

     

    四 氯氰碘柳胺钠:主要用于治疗肝片形吸虫,和肠道线虫,一般在确认患肝吸虫时使用。

     

    此外春秋两季易感染球虫病,小羊易感染,患病羊只会出现反复腹泻,死亡率较高,可以在春秋两季在羔羊饲料中加些含氨丙啉或磺胺二甲嘧啶的药物预防。但不可长期使用,磺胺二甲嘧啶对一些瘤胃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第一、我的圈养羊就是体外寄生虫太严重,皮下注射技术又不行,真是伤脑筋 。

     

    应该是剂量不够,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应该超出说明用量的一倍使用,再结合外用,可以把伊维菌素配制成溶液喷涂在患处,7天用药一次,直到长出新毛。同时清理羊圈,在羊圈里喷农用辛硫磷溶液,以绝后患。还请问配制溶液的比例是多少呢?看患病皮肤的面积而定,要是个别羊,可以用少量的水对上一两只伊维菌素,药兑的浓点没事,只要皮肤没有破裂就行,要是全群喷洒也要兑浓点,只要是外用,皮肤不破损就不会中毒。争取一次成功,以后就会很少在得病了。

     

    我以前是30斤的药壶兑5只伊维菌素,个别羊用一只药兑少许水,用刷子刷于患处。辛硫磷可以杀灭附着于羊圈的大多数寄生虫与虫卵,我每年夏季用药一次,一壶水兑半瓶药(一瓶350毫升)。

     

    第二、母羊一般是每个季度驱虫一次、羔羊在50天左右驱虫一次比较合适。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母羊如果没有发现感染很多寄生虫最好不驱虫、或者药物剂量不能超过说明书用量的2倍

     

    第三、羊驱虫药物、体外寄生虫一般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敌百虫和双甲脒较多、体内寄生虫使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比较多、具体使用剂量一般按照说明书1倍左右使用比较安全,或者根据羊的体重大小与寄生虫感染轻重适当增加药物用量。

     

    第四、体外寄生虫、螨虫:用废柴油涂擦,反复搓洗,一次搞定烂蹄病:用淡盐水洗净,再涂上废柴油,用于净的布包扎,三天换一次,连换两次红眼病:用淡盐水洗净、擦干再用红霉素眼膏涂睑眼内,一日两到三次,连用两天

     

    第五、定期驱虫可防止营养耗失。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治过程中,多接纳以定期(每年2~3次)预防性驱虫的方式,以制止羊在轻度感染后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驱虫时机要根据对本地羊寄生虫的季节动态调查而定,一般可在每年春、秋各摆设一次。这样有利于羊的抓膘及宁静越冬。常用驱虫药的种类很多,如有驱除多种线虫的左旋咪唑,可驱除多种绦虫和吸虫的吡喹酮,能驱除多种体内蠕虫的阿苯哒唑,芬苯哒唑,甲苯咪唑 ,以及既可驱除体内线虫又可杀灭多种体表寄生虫的伊维菌素、碘硝酚等,又有预防和治疗羊焦虫病的血虫净等。所以在实践中,应根据本地羊体寄生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时机、给药途径。

     

    第六、定期驱虫可提高育肥效果。在羊的寄生虫病发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能有效的预防寄生虫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但在肉羊生产中,在羊进入正式育肥之前驱虫,能提高育肥效果。 ①驱除内寄生虫:常用的驱虫药物有四咪唑、驱虫净、丙硫咪唑等。其中丙硫咪唑又称抗蠕敏,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羊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使用驱虫药时,注意剂量应准确,最好是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②驱除外寄生虫: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可采用局部涂抹法治疗;但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用于预防疥螨病时,可采用药浴法。药浴法主要有池浴、大锅或大缸浴、喷淋式浴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羊只数量和场内设施条件而定。药浴液的配制可选用0.1%-0.2%的杀虫脒水溶液,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或0.05%的辛硫磷溶液,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毫克速灭菊酯的水溶液。现以辛硫磷溶液配制方法为例说明操作方法,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100千克,其有效浓度为0.05%;在水温25-30℃条件下,药浴1-2分钟即可;一般此药液量可洗羊14只。为提高药浴效果,应注意隔7-8天再药浴一次;每次的残液要泼撒到羊舍内;羊只入浴前8小时停止放牧或饲喂,提前2-3小时给羊饮足水;药浴后6-8小时方可喂料或放牧  羊为什么补饲?羊一年四季均可放牧,但在越冬期间,因牧草枯萎,营养价值低,放牧采食量少,以及天寒地冻,甚至不能出牧。有的母羊已经妊娠、产羔、哺乳,或是幼龄羊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增长时期,需要营养多。所以,每年夏、秋季节,就要着手贮备越冬草料。根据羊的具体情况和天气变化,适时给羊补饲,保证羊能安全越冬。

     

    自学技巧治羊病

     

    阿维菌素是一种驱虫药物,用于驱杀猪、牛、羊体内的线虫和体表寄生虫,临床使用疗效好,但假如使用过量,也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症状:中毒羊的主要症状为行走不稳,流涎,严峻时卧地不起,全身肌肉震颤,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心律加快,心音亢进,甚至头向后仰,颈和四肢痉挛。舌麻痹,伸出口外,呼吸加快。

     

    医治办法:⑴用10%葡萄糖注射液200-400毫升,维生素C5毫升,葡萄糖酸钙100毫升,静脉注射。⑵强力解毒敏2毫升肌肉注射,或肌注阿托品2-4毫克,每天3次,直至症状缓解

     

    秋天应给牛羊适时驱虫 

     

    牛羊经过一个夏季的放牧饲养,体内很可能有了一些寄生虫。秋季,应抓紧时间对放牧的牛羊进行驱虫。具体方法是: 

     

    一、驱杀线虫 

     

    1.敌百虫。敌百虫属于广谱驱虫药,对各类消化道线虫以及肺丝虫、胃蝇幼虫、姜片吸虫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按照每千克体重计算,牛20~40毫克,绵羊80~100毫克,山羊50~75毫克。敌百虫气味较大,拌料饲喂有难度,最好研末混水灌服。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剂量要求,不可过量使用,以防止中毒。如果水中碱性物质较多,会使敌百虫转化成敌敌畏而增强毒性。若出现中毒反应,可肌肉注射阿托品解救。 

     

    2.伊维菌素。伊维菌素对体内线虫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是新兴的驱虫药物。牛、羊每千克体重使用50毫克,空腹或拌精料一次喂完。 

     

    二、驱杀吸虫 

     

    驱杀吸虫可选用硫双二氯酚。硫双二氯酚又名别丁,对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莫尼茨绦虫均有效,但对成虫效果好,对未成熟虫体效果差,每千克体重用量,牛40~80毫克,羊75~100毫克。有时可能会出现拉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等不良反应,但一般可自行恢复。 

     

    三、驱杀血吸虫 

     

    驱杀血吸虫可选用吡喹酮。吡喹酮为吡嗪啉化合物,高效低毒,是人用的最为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对血吸虫的幼虫、童虫及成虫均具有杀灭作用。可使用10%吡喹酮注射液,1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肌肉注射;也可使用片剂,牛每千克体重30毫克,羊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次内服。 

     

    四、驱杀绦虫 

     

    1.灭绦灵。灭绦灵(氯硝柳胺)对多种绦虫有效,毒性很小,安全范围很大,每千克体重用量,牛60~70毫克,羊50~70毫克。 

     

    2.硫酸铜。硫酸铜主要对羔羊、犊牛莫尼茨绦虫,牛羊捻转血矛线虫有效,但对绦虫仅能驱除其链体,不能驱除其头节,必须隔2

     

    3周后进行二次驱虫。一般制成1%溶液口服,用量大小与年龄有关:绵羊1~3月龄15~30毫升,3~6月龄30~45毫升,6~10月龄40~80毫升,10月龄以上80~100毫升;山羊用量适当减少,成年山羊不超过60毫升;犊牛每千克体重2~3毫升,3~6月龄犊牛一次可用120~150毫升。为提高药效,可在每1000毫升溶液中加入1~4毫升盐酸,灌药前禁饮12~24小时,禁食12小时,灌药后禁饮2~3小时。也可选用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效果也较好。 

     

    药浴 

     

    药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治疗羊体外寄生虫,如羊虱、蜱、疥癣等。药浴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疥癣病常发生的地区,一年可进行两次药浴,一次是治疗性药浴,在春季剪毛后7~10天进行,另一次是预防性药浴,在夏末秋初进行。

     

    目前常用的药浴药物有敌百虫、辛硫磷,舒利保、30%的烯虫磷乳油等。药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药浴应选择在睛朗暖和天气的上午进行,以便在中午时羊毛能干燥;药浴前要停止放牧和饲喂,浴前2小时让羊充分饮水,防止药浴时羊口渴误饮药液;药浴前要用体质较差的3~5只羊进行试浴,确定药液安全后再按计划组织药浴。先浴健康羊,后浴病弱羊,有外伤的羊只暂不药浴;药浴持续时间,诊疗为2~3分钟,预防为1分钟;在药浴期间,为防止人员中毒,药浴人员应配带口罩和胶皮手套;用完的药液不能乱倒,防止牲畜误食。  药浴池一般用水泥砌筑,长方形水沟状,池深1米,长10~15米,底宽30~50厘米,上宽60~100厘米,以1只羊能通过而不能转身为宜,池的入口陡坡,出口为台阶。入口端设贮羊圈,出口端设滴流台,使羊身上的药液流回到池内。

     

    山羊夏驱虫 高温需晾羊

     

    抓好驱虫药浴:夏季,母羊普遍产羔结束,可用新型驱虫药阿福丁(虫克星)同时驱除体内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所用剂量为:50千克体重用阿福丁5克(1小袋),混入饲料中饲喂即可。隔7~10天后重复给药一次,两次驱虫后可不进行药浴。春季出生的羔羊,可在秋季驱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抓好夏季放牧:夏季天气炎热,羊爱聚堆,吃不饱。上午要早出晚归,中午多休息。早晨出牧时间可根据露水大小而定。露水较大,出牧时间可稍晚。因露水草上多有寄生虫寄生,羊吃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同时羊吃露水草易发生肚胀。一般要在天刚刚亮出牧,上午10时左右天热前,将羊放饱收牧。下午2时左右出牧,晚7时收牧。中午11时至下午2时赶回圈休息。晴天、热天要选择高燥、通风的地方或在有树阴的地方放牧,避免羊挤堆和蚊虻骚扰。每天出牧前要补盐、饮水,使羊行走有力,每天饮水4~6次,要饮清洁的长流水或井水,不能饮脏水或死水,防止感染寄生虫病。不要让羊在潮湿泥泞处息卧,以防患上风湿症。

     

    抓好晾羊:晾羊就是把羊群赶到圈外阴凉处休息,让羊散发热量,保持羊群健康。放牧后如立即把羊赶进圈,因羊跑路,会感到闷热,胃容易得病。中午收牧羊群到家后不要赶进圈,要让羊在树阴下风凉。晚上收牧后,把羊赶到院子里,直至半夜再赶进圈里,也可让羊在敞圈里过夜。早晨出牧前,要把羊群赶出圈外晾羊1~2小时再出牧。从立夏开始,羊圈内要勤垫干土,保持圈内清洁,干燥通风。如发现羊精神不振,不爱吃草,便中带血等症状,说明羊已上火伤热,要整夜晾羊几个晚上,并对病羊进行药物治疗。

     

    羊体内寄生虫病

     

    1、肠道线虫

     

    1)病因 寄生于羊消化道线虫种类多,常见的3-5种,一般10多种。当羊体内寄生虫种类少,虫数不多,膘力在中等以上时,羊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当种类数量增多时,临床症状才明显。因此,定期驱虫是养羊必须进行的主要工作。

     

    2)症状 病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拉稀,便秘,粪便带血,顽固性或周期性拉稀,羔羊、幼羊生长缓慢,被毛干枯,不光亮,成年羊消瘦,肥育困难,母羊少孕或不孕。若饲养管理差的情况下,病势加重,极度衰弱,贫血、颌下、胸腹部水肿,最终卧地死亡。尸检,可见消化道各部有大量虫体。

     

    3)防治

     

    ①每年四季季末,给整体羊群各驱1次虫。

     

    ②羊粪全部堆积发酵或在侧所,沼气池内、注入相关杀虫卵消毒化学药品,草场定期轮牧,不在低洼潮湿脏水处放牧,阴雨天和露水季节稍迟放牧。

     

    ③治疗:采用广谱驱虫药或选择性地用抗蠕敏,敌百虫,左旋咪唑灌服或注射

     

    2、绦虫病

     

    1)病因 含虫地螨被羊采食后而发病。

     

    2)症状 食欲下降,饮欲上升,贫血,拉稀,粪便常有白色节片,有时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或头部后仰。病末期,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多将头折向后方,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有许多泡沫,然后死亡。羔羊受害最为严重。

     

    3)防治:

     

    ① 避免在早晨、黄昏、雨天、低湿地放牧。

     

    ② 舍养改为放牧时要驱虫,放牧一月驱两次虫,一月后驱三次虫

     

    ③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或沤肥,至少2-3个月才能杀灭虫卵。 

     

    ④ 采用口服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酸。采用上述粪便处理方法。

     

    3、棘球蚴病

     

    1)病因 由棘球蚴虫期引起发病,成虫常呈白色或黄色、长、偏平形寄生于猫、鸡、牛、羊等畜禽内,随粪便排出虫卵污染水草而感染。

     

    2)症状 发病初期和病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被毛逆立,常脱毛,消瘦、贫血、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时,咳嗽,咳后往往卧地不起;肝感染时,消化不良。

     

    3)防治 

     

    ① 定期给易感动物(如猫、犬等)灌服丙硫咪唑片或广谱驱虫药,驱除的虫体应集中烧毁或深埋。

     

    4、肝片吸虫病

     

    1)病因 肝片吸虫为雌雄同体,牛、马、猪、兔等动物和人共同感染发病,初虫寄生于螺蛳体内。羊由误食被感染的水草、幼虫随之进入肝脏、胆管生长而发生,虫体呈“木耳”状。是养殖业最大的危害性寄生虫。

     

    2)症状 急性型为体温升高,腹痛,腹泻,黄疸,神差食减,口眼粘膜苍白,3日-5日内死亡。慢性型为贫血水肿,毛乱,进行性消瘦,消化紊乱,便秘腹泻交替,严重者颌下、眼睑、胸下水肿,最后死亡。(主要以瘦,贫血,水肿,消化紊乱为特征)

     

    3)防治 

     

    ①消灭螺蛳,不在低洼潮湿地方放牧。

     

    ②可用丙硫咪唑片、硝氯酚、硫酸二氯酚、抗蠕敏等定期灌服驱虫。

     

    5、羊球虫病

     

    1)病因 由艾美球虫寄生在小肠粘膜上皮引起发病,1岁内羔羊症状明显。

     

    2)症状 以粪便带血、恶臭为特征。食欲废绝,饮欲上升,可视黏膜苍白。体温先上升后下降,主要特征是急剧下痢,羊肚胀,耐过羊可产生免疫性。

     

    3)防治

     

    ①成年羊为主要带病者,故将羔羊和成羊隔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舍内用具用70-80℃以上的水消毒。

     

    ②以呋喃西林、氯苯胍、莫能菌素等驱虫。呋喃西林用量按每千克体重7-10毫克,口服,连用7天。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6041621号
    微畜牧|牛羊饲料添加剂|养羊|养牛|牛羊产品|牛羊价格|版权所有 © 2008-2017  
    微畜牧|牛羊饲料添加剂|养羊|养牛|牛羊产品|牛羊价格|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