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一、流行病学
病主要侵害年龄在3月龄左右至1岁以内牛只,该病的发生与感染因子、环境、管理和动物自身都有关。舍饲期间最易发生,水牛少见。在常发地区多为慢性或隐性传染,呈散发,在新发地区可呈暴发或地方流行性。
二、发病症状
1.慢性:通常不表现症状,犊牛健康、采食正常,眼和鼻腔有轻度的黏液性或脓性的分泌物排出。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38.5~39.5℃;呼吸频率可能从正常到100次/分种,脉搏正常。有时表现剧烈干咳,且通常是单发性的。胸部听诊,有哨笛、哮喘样啰音,呼气和吸气时均有发生,但呼气时更多见一些,且在胸部前腹侧最为常见。
2.急性:开始仅是个别牛发病,24~48小时内发病动物增加,群体表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发病牛精神沉郁,头低垂。症状包括:通常病畜表现为咳嗽增多,剧烈干咳,食欲不振、高热(40~42℃)、黏液性化脓性眼鼻分泌物,鼻板无汗而干、呼吸困难,拉稀,严重的拉血,关节肿胀有痛感不能站立和行走 。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病牛表现出差异,与病程有关。轻者可见肺尖叶、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变;或同时有化脓灶散在分布;严重者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确诊需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
四、诊断
牛支原体肺炎:病初体温升高,42℃左右,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乱,消瘦。病牛咳嗽、气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有清亮或脓性鼻液。有些牛继发腹泻,粪水样带血。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
五、防治措施
据了解,由于养牛业比较发达的省都有病原存在,其它地方引进后没有不发病的,长途运输应激和污染的空气侵害了肺部,肺为娇脏,最易感染发病,所以自繁自养和在本地购买是最好的,如牛的数量有限,一定要外出购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圈舍要标准,草、料、、水、饲养人员要备足。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项目实施前要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搞好设计,做好实施方案,并请一位专业技术人员作全程指导。
3.应急物资的准备:引牛出发前,针对长途运输应激,治疗所需的器械(注射器、止血钳、针头、煮锅等),药物:酒石酸泰乐菌素、硫酸卡那霉素、黄芪多糖。
4.牛品种的选定:首选杂交品种,西门塔尔、梨木赞、夏洛莱。
5.牛的品质和大小:125公斤以上,目测牛皮毛光滑有光泽,精神状态好,食欲好,活动自如,手摸体温正常,断奶必须30日以上。
6.起运前措施:起运前给牛适量的草、料、水,以八成饱为宜,饲喂后不要立即装车,饲喂后30分钟给每头牛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按体重1mg/kg,再过30分钟装车起运,车的四周要围篷布,盖顶留部分进新鲜空气空间,不能双层装运牛,1000公里以上运输,途中需休息1—2小时喂适量的草、料、水。
7.入场前准备:入场前场内首先用玉米面煮成粥(1斤玉米面4斤水)待牛入场后食用,保护由于长时间空腹造成的胃黏膜损伤,同时备足草、料、水(温开水)。
8.牛入场要采取的措施:牛入场下车后休息30分钟后先喂准备好的面煮成粥(加适量的温开水和少量盐),再喂适量的草,第一次喂草、料、水五成饱为宜,牛入场后技术员要认真观察牛食草、料、水的情况,以便发现异常,早诊断、早治疗。
9.药物预防:牛入场3小时后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按体重5-10mg/kg、硫酸卡那霉素按体重5mg/kg、黄芪多糖按体重0.1g/kg三种药配伍肌注,每日一次,连续3天。
10.发病牛的治疗:酒石酸泰乐菌素按体重5-10mg/kg、硫酸卡那霉素按体重5mg/kg、黄芪多糖按体重0.1g/kg三种药配伍肌注,由于该病原对多种药有耐药性,用药3天后改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体重1mg/kg天,连用3天。
对重症病畜的治疗(静脉给药):1组:5%葡萄糖液250ml+双黄连纷针按体重40mg/kg;2组:5%糖盐液250ml+丁胺卡那霉素按体重0.1g/kg;3组、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c按体重1mg/kg+维生素K3注射液按体重1mg/kg+能量合剂2支(每支内含辅酶A50u、三磷酸酰苷20mg及胰岛素4u);4组(拉稀便比较严重的):5%碳酸氢纳液按体重1 ml/kg。
中药方( 拉稀便比较严重的):黄连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党参20克、泽泻15克、秦皮15克、小茴香籽20克。
11.消毒:牛入场后要定期消毒,现有的多种消毒剂都可用。
12.加强饲养管理:畜舍保持干燥、暖和和透风;牛群密度适当,避免过度拥挤;不同年龄及不同来源的牛实行分开饲养;饲料品质良好,适当补充精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日粮的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